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

簡單的生活設計~你真的需要的空間其實只有10坪

  
我是台中人,但因為工作所需,我住在台北。

台北的房子真的好貴、而且這些房子到底是給人住的?還是拿來賺錢的?


有些建案動輒80坪、100坪,總價78千萬,有些坪數20坪,但有6坪是公設,也就是大約360萬元(以一坪60萬計算)你根本使用不到,360萬要賺多久?360萬可以出國玩幾次?



然後你就開始一輩子背房貸,一生毫無生活品質可言,而且為了負擔每月高額的負債,你只能不停的上班下去



網路上充斥著到底是買房好、還是租房好的爭論,其實兩者的優劣點不外乎就是買房房價高、資產負擔重;租房租金低、費用浪費多。


事實上,亞洲人如有一點積蓄還是會選擇買房,然後被房貸壓的喘部過氣來。


我的作法算是採取比較折衷的方式,就是買「小房子」。


這並不是因為房價高、收入低又硬要買房而「屈就」的結果。

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就是「要讓人看得起」,漸漸地大家所追求的就是「要和大家一樣」,要有大房子、大公司的工作、優秀的對象、深厚的人脈等等。

事實上,能夠讓我們幸福快樂的事情其實很簡單。


簡單,才快樂。




我們研究了怎麼樣的格局、家具、物品就能帶給我們簡單又快樂的生活。


結果是,以2個大人(可再加上1個小朋友)住在一起的規模來說,不用10坪。

601坪計算,10坪總價就是600萬元,再加上裝潢約50萬元(15),總計650萬元。

以房貸7成計算,你的頭期款加上裝潢費(付現)230萬元,若2個大人一起分攤,1個人是115萬元,1年若儲蓄20-25萬元,大概需要4-5年的時間存到頭期款。

7成房貸貸款30年、利率2%計算,月付款為1.8萬元,1個人負擔9千元,相當是在台北租一間小房間的月租金。


以實現理想來說,應該是比較容易達成的!



小房子還有個優點,就是好管理。

所有的東西都在你視線範圍所及的地方,你可以掌握所有的事物。

人生之所以困難就是大家把它弄得很複雜,讓我們什麼也掌握不了!

如果連一個溫馨的家都無法掌握的話,我們怎麼掌握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呢?

從一個溫馨的小房子開始是一個很好的著手點。

一個簡單舒適的家是一切的開始。

你輕鬆地掌握了家,然後你會開始擁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你的人生格局。


你會開始思考什麼是你想要的,而且是你可以辦的到的!你可以管理的!



當你開始有意識地去檢視你的周遭,你會發現世界不一樣了!世界變的美好了!


讓我們一起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吧!就從自己的環境開始吧!

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

簡單的生活設計~浴室


浴室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。

是一個又乾淨又容易髒亂的地方。

每天你一定要在浴室裡刷牙洗臉、洗澡、上廁所、洗去一身疲憊。


所以浴室一定要讓人很舒服才行啊!


浴室的空間可以簡單地分成3個區域:

刷牙洗臉的洗手台、洗澡的淋浴間,以及上廁所的馬桶。

洗手台上需要置放的物品包含牙刷、牙刷架、牙膏、洗面乳以及除毛刀(依個人所需)

若為2個大人住在一起,則牙刷及牙刷架各2套;

牙膏及洗面乳若能共同使用則更能增加檯面上的整潔。

每個人都需要的除毛刀則各自利用牙刷架立於檯面上,易於拿取又美觀。


題外話,透明檯面是購買非卡(FECA)的王子壓克力板置物架(銀色),可以吸附於牆面上而不傷及牆面,單價較高,但考慮搬家時易於拆卸且美觀就買了。
  
整體洗手台區域大致為如此(如下圖),洗手台上還置放了洗手乳~非常方便~


未來希望再換成MUJI的洗手乳,讓整體風格更趨一致~

題外話,有人可能會覺得MUJI的產品單價較高,全部都用MUJI的產品很奢侈,我非常認同!

我個人都是利用公司發放的年節禮券(新光三越)去購置相關的生活用品,要求自己不用現金或信用卡,所有喜歡的MUJI產品僅限定用禮券購買~~


第二個區域就是洗澡的淋浴間。


淋浴間就是洗頭和洗澡,所以只放置洗髮精及沐浴乳~好清爽啊~


旁邊還放置了1支處裡落水頭堵塞的工具。(完畢)

第三個區域就是馬桶區了。


馬桶後方放置的是衛生紙,左方則是置物架(可放置手機、手錶或書本)

垃圾桶則是採用小塑膠袋掛在掛鉤上的方式收集。

馬桶的垃圾最好是天天換比較乾淨,垃圾桶容易藏汙納垢,時間久了會變的很恐怖,你可能也不想碰它

題外話,這裡的置物架也都是購買非卡(FECA)的產品。

整體而言,馬桶區的物品感覺還是有點多,目前還在思索如何可以更簡單、更整潔。

好好享受浴室生活吧!


讓你家的客廳桌集三大功能於一身!


在開始讀這篇文章之前,先請您看一眼你們家的餐桌!

放眼過去,請問上面放了哪些東西呢?

零食?發票?雜物?一堆有的沒的?()

如果上面很乾淨,那恭喜你!

如果沒有,停下來思考一下,為何你們家的餐桌沒有發揮它原本的功能呢?
       
可能的原因或許是台灣人一般來說喜歡一邊看電視、一邊吃飯,像我家就是這樣。

因此吃飯都是在客廳,不曾在餐廳過。

而餐廳桌自然而然變成了擺放雜物的地方!

既然餐廳桌已經不再是餐廳桌,那麼買餐桌就變得比較匪夷所思了!

當然你們家如果習慣在餐廳桌吃飯則另當別論。


喜歡MUJI的朋友應該曾經在逛店的時候發現,店內總會擺設三大區塊:

臥房、客廳與餐桌(下次逛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)。

我認為其實MUJI的餐桌很適合放在客廳!

它可以兼具餐桌與客廳茶几的功能。

一般客廳茶几設計高度較低,僅適合放置簡單的東西,包括茶具、遙控器及衛生紙盒等等。

我們不如讓它的功能選項再提升,同時解決餐桌總是被誤用的困擾,提高客廳桌的生命度吧!





進入職場後,念書的情況大大地減少,使用書桌的機率也降低。

筆電族們更喜歡尋找有質感的咖啡廳,在木質感極佳的桌椅上使用筆電,享受一下文青的感覺!

所以既然我們的客廳有一個有質感、兼具餐桌及客廳桌的功能,沙發又是那麼的舒服,

為何不在這個舒服的環境下使用筆電或看書呢?

其實客廳桌可以兼具餐桌椅及書桌,只要你找到一張合適的桌子!

面臨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,小資族們其實根本沒有能力買房子。

台北交通較為方便的區域,一坪70-100萬實屬正常。

如果你想省更多錢擁有自己的家,就要住個更有巧思!

其實仔細思考一下,我們在家中,最常待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客廳與臥房。

如果一個設計精巧的客廳能夠讓你休息看電視、開心與家人吃飯以及偶爾看個書、使用筆電並品嘗著咖啡,

同時能讓你省下餐廳與書房的空間,並且讓你每省下一坪空間就賺100萬的話,或許值得我們去嘗試!

集3大功能於一身的客廳桌~(如下圖)

1.  茶几:


2.  餐桌:


3.  書桌


買一張集三大功能於一身的客廳桌,然後省下100萬去旅遊、去看更大的世界吧!


客廳重點:一張集三大功能於一身的客廳桌+舒服的三人座沙發+掛牆式電視

From B


簡單的生活設計~臥室



家是令人放鬆的地方、臥室更是。

臥室還是一個非常私人的地方。

我們的私人物品也應該好好地保存在這個地方。


其實一個人的私人物品也不需要很多,我們只需要分門別類並集中保存即可。

舒服的衣物、美好的書本、方便的用品就是我們的私人物品了!



舒服的衣物可以放置在這樣的衣架(MUJI)中:

上方可利用衣桿將衣物全數掛起,下方可以設置2~3個抽屜式收納籃。

1個抽屜可放置貼身衣物、襪子、圍巾、領帶等形成小型配件區;

1個抽屜則可放置褲裝;

1個抽屜則可以放置包包。

衣物一旦如此收納,則一切一目了然,很好做管理,再也不會找不到自己的衣服、或是連自己有哪件衣服都忘了。

收納衣物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,就是「不能多」。

應該說你不需要多。

我們通常都會選擇穿著那幾件最舒適的衣物,它可以讓我們一整天心情都很好,

所以擁有你最舒適的衣物吧!

另外,物品一多你就會忘記你有那些衣物,你就不會好好的珍惜、保存它,

這些衣物還會侵蝕到你的美好空間,

所以你為什麼還要留著呢?

讓你美好又舒適的衣物進駐你的質感衣櫃吧!

還是需要一個吊掛穿過的衣物的地方,就利用衣帽架吧!
  

書本是我們的心靈糧食,它不但能讓我們學習成長、也是悠閒時刻的美好娛樂!

書本太多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空間。

我的作法是盡量到圖書館借閱。

真的遇到很喜歡、很想買的新書則在閱讀完畢後轉賣給其他愛書人。

以這樣的方式控制書本的數量。

我的愛書目前保存有3本,都是屬於整理相關的書,則是放置在「書櫃」中。

書櫃推薦使用MUJI的「窄版」原木色環保收納櫃(如下圖)。

選擇窄版可以讓臥式的空間更舒適,並且控制書本的數量。

以不超過1個書櫃的空間為限。

  



私人物品通常還包含文件類、3C類等的雜物。

雜物類的物品則可集中放置在PP材質的附輪收納箱(如下圖),集中一處以利管理。

其實文件類的雜物可以盡量掃描成電子檔存在電腦或是雲端中;

其他家中比較可能出現的雜物應該就是剪刀、文具相關的小物品了。

其他用不到的物品則盡量捐給需要的人吧!


我目前除了一台筆電和文具袋之外,沒有任何其他雜物,生活好輕盈!

臥室最重要的就是床了,一張舒服療癒的床。


舒服的床推薦MUJI的收納床。

抽屜的部分可以放置替換的棉被、床單、被套、枕頭等,相關物品集中一處有利管理。

床的旁邊則可置放一梳妝台兼床頭櫃。


我的保養品包含1把梳子、1All-in-one美容液(化妝水、乳液、精華液三合一)1瓶防曬乳。



我的化妝品則包含1隔離霜、1個粉餅及1個腮紅。



另外還有一包物品包含指甲剪、指甲刀及鑷子。






平常睡前化梳妝台可以放置手機、充電器、眼鏡及手錶,真是方便極了!



整體空間配置則以衣櫃、書櫃、雜物櫃及衣帽架之次序排序在牆邊、

床置於臥室正中央、

床頭置放梳妝台。(完畢)

From W